一個影視公司要健康成長,持續生存,可以走迪士尼模式:
迪斯尼模式。以IP為抓手,走大而全的全產業鏈道路。迪斯尼手握經典動畫形象,各種公主在公園里、在兒童商品店里、在影院、在網絡和電視頻道里掏空小孩子和家長的荷包。
迪斯尼旗下有搞星球大戰的盧卡斯工作室,有三維動畫翹楚皮克斯,有超英第一的漫威,加上自己的影視制作本部,現在又并入福斯包括阿凡達在內的各種IP,牢牢把握住整個市場上最賺錢的項目。同時,迪斯尼也在做發行,也有自己的藝人資源;影視作品的衍生部分有迪斯尼樂園,線上渠道有Disney+等網絡平臺,這個巨獸幾乎把所有能賺錢的環節都集中在自己手里,每一個IP都能延綿不斷通過各種方式賺錢,真正把產業做成了流水線式的工業化生產。
好萊塢幾大影視公司也都是這樣的思路,華納背靠AT&T,掌握渠道優勢,擁有唯一能與漫威分庭抗爭的IP永動機DC,線上則有好劇利器HBO,坐穩全球第二大媒體集團的位置;環球則用環球影城與迪斯尼樂園對抗,兩者一個主打兒童一個主打成人,進水不犯河水;索尼則擁有不少和游戲有關的IP;派拉蒙的搖錢樹就是阿湯哥,但頹勢已經盡顯了;獅門走的另外的路線,我們待會兒再說;福斯和米高梅已經不是獨立的制片集團了,我們也不說了。
國內的一些大的制片公司也試圖走這樣的路線,最典型的是萬達和華誼。萬達本就是房地產出身,影院資源和游樂園項目一直是萬達的拿手好戲;華誼也在走線下娛樂的途徑,通過一些爆款電影捧紅實體游樂項目,比如海南的電影公社(華誼在成都周邊也在搞游樂園)。但國內的這些公司實力和迪斯尼之流不可同日而語,盡管路線是正確的,但是在實際執行和操作上失誤很多,導致發展道路上危機四伏,連影視劇這個基本盤都做不到質量穩定,還遠沒到能穩步發展的階段。
Copyright ? 2016 青島光影一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7024513號-1